
“感谢你们辛勤调解,我们家终于可以安心建房了”,永和乡龙凤村二组村民宋某坤一家由衷地对现场调解人员说道,7月25日上午,经永和乡综治中心、司法所、龙凤村委会多次调解做工作,最终成功化解一起跨越22年的邻里纠纷。
据悉,该起纠纷起源于2003年,当时宋某培家修进出路,宋某坤父亲(宋某捡)不同意,还索取损树补偿300元。后经调解,宋某培家作出补偿,修通进出路,但双方后期小吵小闹不断。2025年7月,宋某坤家拆旧建新房,要用宋某培家修的进出路运输建筑材料,宋某培家借机进行阻工,致使宋某坤家无法建房。虽然乡村两级多次现场处理、派出所也出警处理,但双方一直未达成一致,矛盾不断。7月25日上午,永和乡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从情理法入手,阐明利害关系,分别做思想工作,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依法说理,定好基础。针对宋某培家提出的赔偿要求,现场调解人员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以法律为准绳,核准补偿标准,打消宋某培家高价索赔的念头,控制在宋某坤家可以接受的补偿范围。
以情释怀,消除隔阂。现场工作人员了解到当事双方是本族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后因2003年修路产生隔阂,工作人员从亲情出发,让他们多回忆年轻时候和谐共处的往事,不要将当代怨传成隔代仇,多考虑亲情和后代,消除隔阂。
耐心劝和,破解僵局。在前期的调解基础上,又经过7月25日当天4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一致同意不将恩怨传下代,约定共同维护进出道路,同意以后和谐共处,但均对补偿金额有异议,现场工作人员将双方分开做工作,最终在大家的不懈劝解下,双方各让一步,在补偿金额上达成一致,矛盾顺利得到解决。
这场迟到22年的纠纷成功化解,是永和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缩影。下一步,永和乡将继续深化“枫桥经验”的实践应用,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工作平台作用,持续提升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化解能力,以更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责编:戴玮
来源: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衡山县开展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暨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培训
戴新贤调研第三届衡阳市旅发大会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戴新贤主持召开衡山县党政联席会
衡山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抢抓施工“黄金期”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衡山县店门镇:非遗搭台 农耕文化“活”起来
衡山县:18辆纯电动公交车即将上路运营
衡山县城管执法局开展为期一个月城区风貌综合整治行动
戴新贤主持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5年第8次集体学习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