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山县融媒体中心6月11日讯【记者:赵诗 唐欣颖】葫芦丝作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淡雅悠扬的声音,深受人们喜爱。在第15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衡山民族乐器制作协会的葫芦丝制作车间,带领大家一同了解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古葫芦丝。
走进葫芦丝制作车间,有着30年葫芦丝制作经验的老师傅曹正根,正专心致志地对葫芦丝进行声管打孔。
“用来制作葫芦丝的竹子很有讲究,一般竹子要老的、圆的,并通过高温将其烤直,这样做出来的音质纯净。”曹正根跟记者介绍,葫芦外形要周正匀称,正侧两面要对称;表面光滑无疤痕、划伤和霉变;不同调子的葫芦丝,对葫芦的大小要求各不相同;精选的竹管要经过严格的烘烤、划线打眼等工序处理,一只葫芦满足了以上基本要求,才可以用来制作葫芦丝。选材、烤竹、打孔、开簧片孔、校音……只有做好每一个步骤,葫芦丝才能发出轻柔唯美的声音,给人一种含蓄朦胧之美,令人流连忘返。
跟着曹正根一起制作葫芦丝的师傅,名叫赵灿,今年38岁,已经从事葫芦丝制作19年了。2001年,赵灿从云南务工回到衡山,一头扎进了制作葫芦丝的队伍中。2008年,赵灿有了自己的葫芦丝制作厂。
“我刚开始接触这个葫芦丝的时候,我是被它优美的旋律所打动的。特别是接触葫芦丝以后,特别喜欢这个乐器,我就开始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了。”赵灿告诉记者,他刚开始学习葫芦丝时,每天至少花7-8个小时学习。为了追求葫芦丝吹奏技艺的提升,曾多次返回云南学习葫芦丝文化和制作方法,将其进行改良和创新。
目前,师古葫芦丝制作厂内的产品主要售往湖南、福建、杭州、河南等地。今年受疫情影响,厂里的销售订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为了尽快地摆脱困境,赵灿想到了“线上直播,线下同步销售”的方式,在抖音开通了自己的直播账号,向受众传播葫芦丝的制作和吹奏技巧。
随着衡山葫芦丝制作行业的不断发展,像曹正根、赵灿一样,喜爱和制作葫芦丝的人越来越多,队伍也逐渐壮大。2019年,师古葫芦丝这项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被评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丝艺术不仅仅扎根于传统土壤中,也在其深厚的根基之上生根发芽,蒂结新果。
“葫芦丝成为我们衡山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一种支持和鼓励,我们现在更加有信心把这种民族乐器发扬光大,传承给我们下一代,让更多的朋友喜欢和掌握这门乐器。”赵灿说。
一审:徐梅芳 二审:唐有权 三审:刘彧
责编:徐梅芳
来源: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湖南省人民医院与衡山县人民医院举行医联体签约授牌仪式
湖南省人民医院专家团来衡开展义诊
衡山县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签订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协议
衡山高新区2025年网络创业(电商版)培训班开班
中共衡山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我县召开2025年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见面会
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摸排与风险性评估工作部署会暨综合服务管理培训会召开
衡山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成功捣毁五人电信诈骗团伙 精准打击针对未成年人诈骗犯罪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