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山县融媒体中心6月12日讯【记者:戴玮 唐欣颖 曾思灵(实习)】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2日,记者来到衡山民族乐器制作协会的笛子制作车间,带大家一同了解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古竹笛的制作技艺。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子,是传统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演奏者必须用嘴唇控制气流,使其成为一束气息吹入笛子的吹孔,笛子的竹管因气流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因其音色非常的动人余婉,古人誉之为荡涤之声。
“一般金丝楠竹制作的笛子吹起来的声音特别的清脆灵敏,斑竹制作的笛子吹奏起来声音比较清脆响亮、低沉圆润。”衡山民族乐器制作协会成员成美玲告诉记者,常见的笛子共有12个孔,它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笛身左端第一个音孔是吹孔,其次是膜孔,给膜孔贴上笛膜后便会发出笛子特有的脆亮音色,这也是笛子独特的结构方式。
一支竹笛需要经过选材、烤竹、校直、去皮、打孔、校音、抛光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每一个制作步骤都十分考究,需要制作人全神贯注,精工细作。1866年,在外学习的张树德将竹笛制作技艺带回衡山,自此,竹笛制作在衡山拉开了序幕。张佐新就是张树德的嫡系传人,家中连续6代都从事竹笛制作技艺。
经过长期摸索,张佐新制作的笛子音色优美,具有灵、通、透的特点。多年来,张佐新他们坚守匠人匠心的初衷,致力于特色地域传统文化及竹笛制作技艺的传播与传承。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在制作工艺方面,参考机械原理做一些辅助工具,把一套完整的、比较正规的、可靠的制作工艺,传承给我的下一代。”张佐新说。
一审:徐梅芳 二审:唐有权 三审:黎林
责编:徐梅芳
来源: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湖南省人民医院与衡山县人民医院举行医联体签约授牌仪式
湖南省人民医院专家团来衡开展义诊
衡山县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签订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协议
衡山高新区2025年网络创业(电商版)培训班开班
中共衡山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我县召开2025年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见面会
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摸排与风险性评估工作部署会暨综合服务管理培训会召开
衡山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成功捣毁五人电信诈骗团伙 精准打击针对未成年人诈骗犯罪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