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一棵“香樟树”长大
2024-02-26 15:53:17          来源: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黄施锦 | 作者:罗雨扬          浏览量:101569

一棵小树苗怎样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97年前,33岁的毛泽东辗转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历时32天,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700余公里的考察路途中,其中一站是衡山县福田铺乡。这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当时的毛泽东在这棵樟树下召开群众大会,当地农协干部和农协会员共600余人到场参加,他站在树下发表了激情豪迈的讲话。

为什么是在树下?过去,“村头一棵树”往往是老百姓闲时聚集聊天的第一去处,走到树下,便能遇见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群众工作的根本路线。

跨越时空,群众观点始终没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正是新时代十年的生动实践。

立足现在,回顾过去,展望将来。当代青年干部应当秉持百年党史一脉相承的为民初心,在新时代的沃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从一棵小树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扎根基层一线。古语讲:立志要早,存高远;踏地应实,行千里。年轻人要有远大理想,但理想从来不是天马行空的空想,必须有扎实的基石。作为年轻干部,要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就要深深扎根基层沃土,在基层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自身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进程中,与基层群众的民生福祉联系起来,精准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激发和汇聚人民的力量,才能为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扎根艰苦领域。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越是艰苦处,越发见精神。向下扎根,到艰苦领域、艰苦地区施展个人才干,书写的是向上绽放的精彩人生,成就的是群众交口称赞的价值实现。诚然,艰苦领域、艰苦地区相比而言发展禀赋差、工作条件差,但最能锻炼人的品行和能力,对有志者而言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从GPS定位到国产自研的北斗导航,从第一辆“解放牌”军用卡车到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产销量的国产新能源汽车,还有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蝶变,无数人与事在告诉我们,不怕苦、能吃苦,不畏难、战艰难,必能跑出弯道超车的“加速度”。

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信念扎根群众心中。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也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工作日记里写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他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正所谓“依靠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年轻干部必须学会紧密联系群众,要经常走基层、问民生,倾听群众所想所盼,掌握基层真实情况,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谋划工作。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大地,用厚重的感情深入群众,以实干的行动服务群众,必会受益终生。

根扎得深才能扛起崛起的重任。扎根行业领域,扎根大好河山,扎根人民群众,像村头那棵不断向下扎根汲取营养的“香樟树”一样亲眼见证并切身参与这个时代的巨变。

这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蔚然成林的原因。

责编:黄施锦

来源: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